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核背景的玉米CMS系内源激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套同核异质系 ,研究了不同核背景和不同孢质内源激素含量与玉米CMS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核背景以及不同孢质的CMS之间内源激素含量有差异 ;较高的ABA和较低GA、IAA含量、特别是较低的GA3 /ABA、IAA/ABA浓度可能是花粉发生败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育系中较高的GA3 和IAA含量可能导致育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Q型、AL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保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这 3种不育系的保持系 ,而其余 6份材料则能很好恢复这 3种不育系的育性。表明Q型、AL型和T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4.
对来源于Gambiaka Kokum细胞质、青小金细胞核的两个同质共核不育系G_(12)(青小金)A,G_(22)(青小金)A的研究表明:两个不育系在植株的开花习性,光合作用强度,根系合成有机物质的能力,花粉败育类型,败育花药的细胞学结构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可恢复性及控制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物质等都育真实而显著的差异。作者认为:水稻不育性并非受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固有的不育基因控制,而是在不育系培育过程中,由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雄性不育核遗传型,此种核不育遗传型与不协调的细胞质共同作用,导致雄性不育的产生。并用此假说对本研究中同质共核不育系间产生的遗传差异作了初步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蜀光 6 37S、蜀光 5 70S、蜀光 5 82S ,研究了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头季稻和再生稻、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等 5个方面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绿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孢子发育单核中 ,晚期的花药诱导效果优于其他时期 ;头季稻的愈伤及绿苗诱导率明显高于再生稻 ;低温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花粉诱导率的提高 ,处理 8d左右达到最高诱导率 ;培养基SK3、NB对大多数材料的诱导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 ;增加IAA和少量的 6 -BA对提高分化率有益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种间杂种和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它们可能存在共同的基因系统。讨论了克服栽培稻远缘杂交育种障碍的途径。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中,有证据表明在S—5附近存在一个控制杂种染色体联会的ds基因,S—5与ds的非等位互作使染色体交叉频率和亲和性同表达。  相似文献   
7.
水稻异交性状的质核互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三套同核异质系分析了影响水稻异交性能的九项性状质、核、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柱头总外露率、双外露率主要受核背景控制,也受质的影响;总外露率还有质该互作效应.包粒率、株高、穗颈节长和倒一节长主要受质背景控制;其中包粒率还受质核互作和核的影响;株高和穗颈节长也有核的作用.住头单外露率以核质工作效应为主,同时也有质的作用.闭颖率和倒二节长则主要受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与正常胞质相比,不育胞质具有提高柱头外露率和包粒率,降低株高、穗颈节长和倒一节长的作用.K型胞质和D型胞质对提高柱头外露率的作用明显优于W型胞质.讨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8.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Hayman双列分析法分析了一套糯高粱不完全双列杂交资料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除单穗粒重以显性效应重要外,其余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控制这些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泸72A含有较多的控制单穗粒数和单穗粒重的显性基因,R_(29)则含有较多的控制除千粒重外的其它4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它们是值得育种者重点利用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γ-射线对7个广亲和水稻和3个光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种胚培养及R_2代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培养前10KRγ-射线处理,提高了广亲和水稻出愈率,降低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和广亲和水稻的分化率。辐射处理种子或愈伤组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继代能力较未处理的高。辐射处理离体培养有提高R_2代分蘖、有效穗和结实率的效应。抑制了R_2代白化苗和嵌合体的产生,降低了W6154s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性,可延长其败育期。对R_2代中的优良变异株或株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